经济学院原执行院长刘方健教授近期出版两部学术专著,系统阐释中国经济思想演进与货币金融发展脉络,为相关领域研究与学习提供参考。
《简明中国经济思想通史》
由国家十四五出版规划,国家出版基金支持,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的《简明中国经济思想通史》,是刘方健教授积四十余年学习、教学、科研的心血之作,是一部贯通古今、系统阐述中国经济思想产生、演变与发展的力作。本书不仅全景式呈现了从“农本”“富国”思想的萌芽,到盐铁专营所蕴含的早期宏观调控雏形,直至新时代发展理念的宏伟画卷,更着力于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打捞那些璀璨的经济智慧星辰,用以解读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与现代启示。
人类经济历史源于某种生存环境下人们的行为选择,这些选择导致了后来的延续与演变,而决定人们作出行为选择的则是认知。这正是研究经济思想史的意义所在。《简明中国经济思想通史》超越了对历史事件的简单铺陈,系统梳理了农业发展、土地制度、工业化道路、财政税收、货币金融转型、宏观经济管理等核心议题在内的30个关键专题,为理解中国经济独特的演进轨迹提供了深层的思想注脚。尤为重要的是,本书聚焦改革开放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如何实现对传统经济智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而构建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
《千年交子与中国货币金融》
《千年交子与中国货币金融》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恰逢官交子发行1000年之际推出。全书以交子为出发点,以货币形态变迁为思路,通过梳理中国货币和金融发展脉络,介绍交子诞生的社会背景、私交子和官交子的诞生始末、官交子的发行与流通等,并从交子拓展延伸至对中国几千年来货币金融发展历史的追根溯源,力求探讨并展示货币金融与个人、社会、经济、文化乃至国家政治之间的紧密联系,以此阐释如何镜鉴交子的金融创新思想,从而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货币金融发展道路。
本书上篇梳理北宋四川交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产生过程及其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梳理了对交子作出贡献的人物,成都与交子有关的文化遗址,交子研究中探讨的几个问题。下篇详述交子产生后的中国货币,梳理了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人民币、电子货币和数字货币过渡的历史,并着重探讨了金融的源头与中国金融的发展,梳理了借贷典当为主体转变为以票号、钱庄、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金融形态的发展脉络,系统梳理了中国几千年的货币思想和金融思想。
本书还入选2024年“四川好书”。
撰稿:邹巧心
初审:王韵雯
复审:舒坦
终审: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