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正文

经济学院学术创新系列讲座第50期在格致楼918会议室成功举行

经济学院学术创新系列讲座第50期在格致楼918会议室成功举行

2018年12月12日上午,经济学院与科研处在格致楼918会议室成功举行第50期学术创新系列讲座。此次讲座邀请上海财经大学丁剑平教授作了题为“人民币汇率研究方法和方向”的学术报告。讲座由李雪莲老师主持,姜凌老师,吕朝凤老师,田超岳老师,郑雪梅老师,赵劲松老师,舒海诚老师以及经济学院和金融学院的部分同学参与了此次讲座。

丁剑平,现任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及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日本三井住友银行独立董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2016年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曾多次荣获商务部颁发的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相继荣获第十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优秀论文奖、全球金融学会第九届年会优秀论文奖。曾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和资本市场稳定对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解决中国失业问题的宏观政策导向—贸易与非贸易部门变量的国际比较”、“汇率浮动的国际比较与中国对时机的选择”等。代表专著有《中国经济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与制度问题的实证研究》,编著了《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实证》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丁剑平老师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研究方向(和方法)分为三大范畴:微观、宏观和政策。他首先分析了微观市场上的不同频率(1分钟、5分钟、小时、日度)的研究:采用多元GARCH、分位数协整、门限阈值和结构VAR等。由于中国外汇市场上的“指令流”数据被严令不能外泄,交易量只能说明市场情绪。为此多数微观研究旨在说明“谁影响谁”,结果问题在不同频率下变得很脆弱。他谈到,微观市场另一个分支的研究是“货币当局汇率沟通有效性”依赖货币当局的口头和实际干预时点来判断效率如何,但事件分析法的参照组数据很难确认。其次,丁老师从宏观角度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围绕小国开放模型的DSGE研究。该模型的问题是中国存在外汇管制,利率平价论不成立。在不成立均衡条件下分析汇率仿佛有些自相矛盾。他指出,围绕贸易和非贸易中的实际汇率(巴萨效应)研究随着产业商品数据分类细化有一定的发展,巴萨效应属于围绕对核心通胀率的研究,是判断一国汇率是否高估还是低估的标准,建议同学们基于数据可获得性来决定新的发现。最后,丁老师谈到,政策性研究围绕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不是“三元悖论”而是“二元悖论”展开,也就是“汇率稳定”(管理浮动/可承受的汇率波动)作为先决条件,再来论及货币政策和资本自由流动的问题。汇率制度属于该范畴,判断汇率制度的好坏是很难的。为此必须用面板数据来分析哪些国家汇率最容易被“传染”来验证汇率制度的适应性。此外,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一带一路”关心的问题,研究应专注区域货币锚和替代的网路外部性问题。

在讲座过程中,丁剑平老师以生动而深刻的讲解引起了参会师生的广泛讨论和用心提问。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有效促进了我校经济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