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正文

第一期宏微观青年学者蓉城论坛顺利举行

2024年420日,第一期宏微观青年学者蓉城论坛(2024春)在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主办,西方经济学研究所协办。论坛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深圳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境内20余名学者宣讲论文,以及西南财经大学40余名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积极参与。

4月20日上午,论坛进行开幕式,开幕式由经济学院柳春老师主持。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舒及学院西方经济学研究所所长袁正教授分别致辞。胡舒首先代表学院向各位青年学者及所有参会人员表示欢迎和感谢。胡舒强调,经济学院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的重镇,始终秉承“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素养的经济学科人才。青年学者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经济学研究的主力军,学院始终秉承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鼓励青年学者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最后,他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袁正教授在致辞中首先欢迎所有参会的青年学者和师生,并对学院的大力支持和论坛筹备人员表示衷心感谢。他详细介绍了西方经济学研究所的发展现状和愿景,并表示本次论坛旨在鼓励青年学者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领域的创新研究,致力于为青年学者创造一个开放、平等、互动的学术交流环境,促进学术思想的碰撞和知识的交流。他希望在论坛中,参会青年学者能够充分分享和讨论彼此的研究成果,共同推动宏微观经济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4个平行论坛中,参会青年学者围绕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主题进行论文汇报。

分论坛一:微观理论

来自武汉大学的余景升老师汇报了题为《Proper Exclusion right, priority and allocation of positions》的论文。该文章探讨了对具有排他权性质的物品、工位等资源的分配原则与使用规则。如何在没有产权的基础上,设计这些具备排他权的物品(一般由优先权带来)使用问题?如何在一定假设(规范)基础上,达到一个竞争性均衡?文章通过构建模型,推导得出弱公平等一系列结果,从而达到对具有排他权物品的权力安排。

来自复旦大学的陈登科老师汇报了题为《理解企业异质性:回顾与展望》的论文。该文章从本质、内在特征上来判别企业的异质性,从存在性、技术性上谈论企业异质性识别的可能性和重要性,拓展传统的代表性企业分析模型进而设计出异质性企业分析模型;通过改进生产函数,本文比较了宏观上calibration和计量上estimation方法对于模型参数识别、估计、获得的方法在此问题上的优缺点;同时,陈老师详细回顾了近年来国际上学界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进展和情况,提出在算力不高的情况下,引入高阶多项式逼近难以计算的目标函数,从而可以在数理上简化求解过程,此外还对这一理论问题的实际估计(应用计算)进行了详尽的探讨。

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石启超老师汇报了题为《Competitive Disclosure of multiple product attributes》的论文。老师从产品差异化、信息披露成本、消费者行为三个角度,对企业信息披露行为的动机、收益、结果进行了探讨;构建了一个双元(双主体、双特质)微观模型,引入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概念,解释了不同产品的比较选择以及企业的信息披露行为选择;通过对企业信息披露行为的定义、阐述和推导,联系众多实际现实案例,得出了企业倾向于仅仅披露其最优势的绝对优势信息的结论。

分论坛二:应用计量I

来自湖南大学的王志锋老师汇报了题为《Digital infra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Is China catching up with the US?》的论文。该研究利用了2013年至2019年间中国和美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以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对生产力的影响。发现中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对生产力产生了显著且正向的效应。此外,通过对比美国和中国的经验数据,发现两国在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占GDP比重和数字技术采用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两国的数字技术却呈现出相似的生产力效果和社会回报率。

来自深圳大学的冷萱老师汇报了题为《科学家集聚、合作网络扩展与创新效率》的论文,该研究利用NSFC结项成果数据和incopat专利数据集,探讨了科学家集聚对合作网络扩展和创新效率的影响。发现科学家集聚有助于提升科学家的创新效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科学家集聚通过改变科研团队结构和拓展科学合作网络,从而提高了创新效率。此外,该研究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科学家集聚不仅对创新效率有积极影响,还对科学家的创新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马祥老师汇报了题为《Gradual optimization against heterogeneous moral hazard: Evidence from a Fintech lending firm》的论文。该研究利用了一家网络借贷公司的十万笔随机抽样贷款数据,探讨了针对异质性道德风险的渐进优化问题。通过构建一个考虑到异质性能力的理论模型,该研究描述了在相同贷款额度下,个体贷款行为的异质性影响。利用网络借贷公司的横截面数据,实证检验了贷款额增长对违约行为的影响,以及不同个体能力对这种影响的异质性作用。

分论坛三:宏观理论

来自广西财经学院的刘河北老师汇报了题为《上游供应链供给冲击、技术进步与产业扶持政策》的论文。文章探讨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正、负向供应链冲击对我国的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的影响。论文先对国内外各种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汇总和梳理,详细阐述了理论模型与现实指标的构建,在搭建以DSGE模型为基准模型的前提下,探讨了外生供应链冲击对国内利率,以及进一步对价格、产出、技术进步(以TFP度量)等一系列经济宏观指标的影响。

来自重庆大学的刘定老师汇报了题为《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government debt and the re-norm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s》的论文。文章从政府债务、实际利率与实际通胀的视角出发,探讨这三者之间的运行逻辑关系,更具体地,探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互动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央行削减通胀政策初期效果是有效的,但从长期(稳态)来看,反而导致了更高的通胀和政府债务水平。作者引入债务稳定偏差这一重要概念,梳理了以上所需的传导机制以及进行了相关建模。

来自北京大学的李伦老师汇报了题为《MPC heterogeneity and the age profile: evidence from China》的论文。论文基于CFPS数据(2010-2020),探讨了基于年龄层不同的MPC的异质性。其通过构建一个具备“养老金(PAYG)”的Aiyagari-Bewly-Huggett模型,对中国的MPC进行了计算和测度,得到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20-80岁年龄MPC变化曲线。在年龄维度基础上,继续展示了如健康状况、资产(房屋)等不同状态下的MPC随年龄变化曲线。最后,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在传统经典MPC测算文献中的一些假定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可能的改进方案。

分论坛四:应用计量II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马芥老师汇报了题为《基于选择实验的育龄女性对生育支持政策的偏好研究》的论文。该研究采用选择实验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产假长度、夫妻共享产假、幼托服务以及生育补贴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及政策偏好。发现在四种政策中,生育补贴对生育意愿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而针对2岁以下幼儿的托育服务并不会显著促进生育意愿;此外,育龄女性对夫妻共享产假也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度;产假在长度达到12个月时才会显现出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不同群体对于政策组合的偏好存在显著差异。

来自厦门大学的李锴老师汇报了题为《Strategic Carry-along Exporter》的论文。该研究探讨了生产性贸易中介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发现通过生产性贸易中介代销的产品在产品、行业和出口目的地方面显示出与普通贸易中介不同的特征。为了解释这一现象,研究基于这些特征事实建立了模型,刻画企业代销产品种类的策略性选择,推导出产品层面的特征差异,并用数据检验了模型的推测。研究发现,忽略产品层面的特征会显著降低资产产品的收益,并增加代销产品的收益。

来自清华大学的刘启超老师汇报了题为《城市落户门槛、社会网络与农民工就业》的论文。论文首先构建了考虑拥挤效应的劳动力市场均衡模型,旨在探究城市落户门槛对就业的影响。实证发现城市落户门槛越高,个体更倾向于通过社会网络来实现就业,尤其在36岁以上和36岁以下的人群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指出,高城市落户门槛不利于城市公共就业服务的均等化,促使个体更多地依赖社会网络来获得就业机会。

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肖翰老师报告了题为《市场准入与服务业企业发展:劳动力成本冲击下的统一框架》的论文。该研究主要探讨了扩大市场准入是否能够缓解劳动力成本上涨对服务业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发现扩大市场准入大约能够抵消70.2%劳动力成本上涨对服务业利润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新兴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成本上涨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此外,通过提升市场活力、增加生产效率、降低贸易成本以及减少行业垄断,扩大市场准入有助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扩大市场准入还能够与服务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相协同,为服务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会场交流

    


撰稿人 柳春

初审 杨利

复审 邹红

终审 兰敏